山西焦煤企业传媒与品牌传播工作受表彰 |
文章来源:新裤子 发布时间:2025-04-05 15:25:05 |
本质上,这只是一种改善性的需求,并不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需求。 头部公司隆基绿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等都是垂直一体化企业。晶澳科技坚持,把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垂直一体化模式定为公司的战略。 各生产环节从排产供应、质量管控、物流运输和发电应用等方面协同运营,当然能提高在行业中的议价能力和综合竞争力。02下游一体化提速,中游电池面临被挤压风险人们所熟知的,早年家电零售行业,正是渠道端对于制造端形成挤压甚至绑架,才有了当年董大姐怒怼黄光裕后自建渠道。我们发现:隆基绿能的电池片产能仅次于通威股份。硅料、硅片尚且可以通过长单锁定客户,电池片、组件企业又应如何提高竞争力,保住自己的地位?今年背靠IDG资本、华发集团的爱旭股份也放弃了专业化,和同为IDG资本旗下成员企业青海丽豪、高景太阳能等,组成了虚拟一体化联盟。这些机构的统计都明确说明,未包括垂直一体化企业的出货量。 貌似把硅料成本做到极致、把电池片做到了全球第一,进军组件行业,对同行来说,既可以说成是降维打击,其实说成是逼上梁山,也不过分。站在全国一盘棋的角度上,随着光伏的全行业、全产业链一体化不断深入,光伏组件成本下降水到渠成,这对于提升光伏装机、推动双碳目标实现,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政策收紧土地成本在电站投资成本中占比举足轻重,大约占到6~8%,有的甚至高达10%。 阳光新能源副总裁焦文广提到,由于硅料价格上涨导致系统成本快速上升,极大的压缩了各环节的利润空间。值得警惕的是,这些总包低价竞争取得的项目,可能会在今年乃至2023年期间出现很多烂尾扯皮的情况,最终牵连项目的每个参与方。其中包括大唐5.553GW、华润第五批3GW组件集采中,均有2元/W以上的报价出现。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主办的2022年光伏产业链供应论坛上,由光伏們创始人王超主持的对话环节2中,来自三峡新能源、大唐集团、国家电投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广州发展新能源、阳光新能源、正泰新能源七家电力投资企业、设计院的嘉宾就2022年光伏行业面临的问题展开了分享。 三峡新能源总工程师王忠亮直言土地租金成本的确是现在项目投资面临的压力主要点之一。储能要满足新能源发展的要求必须有价格机制。 但是大量的项目进入到施工阶段,反而就慢了,因为现在施工的项目是去年做的前期设计工作,当时预估的组件价格是1.7-1.8元/W,目前将近2元/瓦的组件价格,西北地区光伏电站投资很难做下去。后续国家电投将会跟相关的农业、渔业专业公司合作,把要考虑的内容加到设计方案里,包括鱼道设计、船道设计整体统筹,逐步把这块工作做的更好。光伏們了解,在3060目标下清洁能源装机开发大跃进的热潮中,部分东部省份的光伏用地租金飙升至2000+元/亩/年;且包括山东、河北、陕西、山西、广东、安徽等多个中东部省份面临着光伏项目用地收紧的问题。正泰新能源总裁助理黄启银与也阳光新能源焦文广想法一致。 比如广东电价达到0.45元/度,甘肃只有0.3元/度,宁夏只有0.2元多,但是最后项目收益率相差不大,这也是投资企业和开发者的痛点。供应链价格上涨对国内地面电站项目的负面反馈也正在逐步凸显,身处开发一线的民营企业感受更为深刻。国家电投光伏产业创新中副主任邹鹏辉指出,很多省份现在要求配储,甚至高比例配储,但是储能的成本、运行模式、商业模式、收益模式并不明朗。此外,现在西北的项目不仅受组件的制约,还有普遍的限电、耕地税、保障小时数、征地费用、租地费用、青赔费用都节节攀升。 并且目前储能行业劣币驱逐良的现象明显,电网对储存的验收没有统一标准,过渡期比较混乱。国家电投光伏产业创新中副主任邹鹏辉认为,土地方面随着土地政策收紧,光伏+项目十分必要。 在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支持下,新能源行业迎来史无前例的发展前景。但随着近年来土地租金的上涨以及多地土地政策的收紧,土地成本俨然已经成为压在开发商肩上的又一座大山。 各位嘉宾均表示,目前受组件价格、土地成本、储能成本、电力交易等难题辖制,光伏电站投资正负重前行。针对这一问题,他提到,面对系统成本造成的收益压缩,不同地区可以依照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的采取一些措施,像青海风光资源较好的地方,可以多发;还可以通过一些智能设备,平单轴支架、跟踪支架来发挥资源效应等。这些矛盾影响下,不仅压缩了电站投资收益率,光伏电站投资风险也在隐现。但反观行业现实景象,却是在组件价格、土地成本、储能成本、电力交易等种种因素下,项目投资收益率被持续压缩,投资商苦不堪言,双碳目标下,光伏电站的投资收益反而在节节下降。阳光新能源副总裁焦文广补充到,由于锂电池上涨,储能的成本也上涨迅速,电源侧储能价格已经达到1.7-1.8元,项目收益率只有3~5%。如果这一趋势持续下去的话,光伏就有可能失去在新能源领域里面的竞争力,进而影响整个光伏行业的良性发展。 面对涨势汹涌的组件价格,三峡新能源总工程师王忠亮坦言压力很大,他表示,目前分布式和普通地面电站,投资商能够采取的措施就是调整建设节奏,通过控制建设节奏的方式来应对价格上涨。火电煤炭由于保供被列入了重点监测对象,那能否把风电、光伏也列入保供体系,像煤炭一样设置上下浮动价格警戒线,焦文广呼吁国家重点监测原材料价格上下浮动限制,同时约谈上游。 价格上涨的困境根据PVinfolink提供的产业链数据,2022年以来182mm与210mm组件均价未曾低于1.8元/W,且仍旧呈现持续爬坡走势,2元/W以上的组件中标价格也是层数不穷。2022年1月28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发改体改〔2022〕118号)明确提出,到2030年,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交易。 (详情点击:光伏电价不足0.2元/度,投资考核被判死刑:山西电力现货交易一周年考)令投资商头痛的是,除了组件、土地、配储以及电力交易矛盾,电站开发还存在电网配套建设、电网接入等数多挑战。由于新能源存在的随机性、波动性特征,使其在电力市场交易过程中缺乏竞争力。 配储与电力交易窘境令投资商负重前行的还有高比例强制配储与新能源参与电力交易。根据国家电投集团对一些储能项目以及山东的共享储能项目建设进行了摸底,情况并不理想虽然新能源配储已是大势所趋,但是由于没有完善的市场、价格、运行机制,目前强制配置储能只会增加初始投资成本,影响项目经济性。面对涨势汹涌的组件价格,三峡新能源总工程师王忠亮坦言压力很大,他表示,目前分布式和普通地面电站,投资商能够采取的措施就是调整建设节奏,通过控制建设节奏的方式来应对价格上涨。 国家电投光伏产业创新中副主任邹鹏辉认为,土地方面随着土地政策收紧,光伏+项目十分必要。但是由于光伏+项目里不仅有光伏还有渔业、农业,对于这些行业,电力投资企业都是外行,导致加的部分效益并没有很好的发挥。 根据光伏們此前发布的文章,山西电力现货交易光伏电价不足0.2元/度,相比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之前电费收入大幅减少,项目收益率也受到严重考验。但反观行业现实景象,却是在组件价格、土地成本、储能成本、电力交易等种种因素下,项目投资收益率被持续压缩,投资商苦不堪言,双碳目标下,光伏电站的投资收益反而在节节下降。 2022年1月28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发改体改〔2022〕118号)明确提出,到2030年,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交易。政策收紧土地成本在电站投资成本中占比举足轻重,大约占到6~8%,有的甚至高达10%。 (详情点击:光伏电价不足0.2元/度,投资考核被判死刑:山西电力现货交易一周年考)令投资商头痛的是,除了组件、土地、配储以及电力交易矛盾,电站开发还存在电网配套建设、电网接入等数多挑战。光伏們了解,在3060目标下清洁能源装机开发大跃进的热潮中,部分东部省份的光伏用地租金飙升至2000+元/亩/年;且包括山东、河北、陕西、山西、广东、安徽等多个中东部省份面临着光伏项目用地收紧的问题。这些矛盾影响下,不仅压缩了电站投资收益率,光伏电站投资风险也在隐现。在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支持下,新能源行业迎来史无前例的发展前景。 正泰新能源总裁助理黄启银与也阳光新能源焦文广想法一致。阳光新能源副总裁焦文广提到,由于硅料价格上涨导致系统成本快速上升,极大的压缩了各环节的利润空间。 针对这一问题,他提到,面对系统成本造成的收益压缩,不同地区可以依照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的采取一些措施,像青海风光资源较好的地方,可以多发;还可以通过一些智能设备,平单轴支架、跟踪支架来发挥资源效应等。而对于三峡来说按照一个正常的项目计算,青海地区能接受的最高的组件价格为1.65元/W,不超过1.7元/W;内蒙古稍高一些,但也不超过1.85元/W。 但随着近年来土地租金的上涨以及多地土地政策的收紧,土地成本俨然已经成为压在开发商肩上的又一座大山。供应链价格上涨对国内地面电站项目的负面反馈也正在逐步凸显,身处开发一线的民营企业感受更为深刻。 |
相关资料 |